《跨境电商地震!5710 亿追缴风暴下,“买单出口” 成历史,36 个月退税倒计时敲响警钟 》

发布时间:2025-08-26
近日,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了两项重大政策变革,犹如两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千层浪。一项政策终结了长期存在的 “买单出口” 乱象,另一项政策则开启了 36 个月出口退税申报的倒计时,逾期将按内销征税。这一系列举措究竟释放了怎样的信号?跨境电商企业又该如何应对?
一、5710 亿税款追缴,释放强烈监管信号

在国务院新闻办的一场发布会上,国家税务总局披露了一组震撼的数据:在 “十四五” 期间(2021 年 - 2025 年),税务部门查处违法纳税人 6.21 万户,成功挽回税款损失高达 5710 亿元,并曝光典型涉税案件超 1500 起。这一数据彰显了国家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坚定决心,也预示着税务监管的 “天网” 正越织越密。



在此背景下,跨境电商行业的不合规操作再也无处遁形。长期以来,部分跨境电商企业通过 “买单出口” 等方式逃避税收监管,造成了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。如今,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,这些违规行为必将受到严厉惩处。
二、“买单出口” 模式,即将成为历史
(一)新规解读:代理出口必须申报实际货主信息
2025 年 7 月 7 日,国家税务总局发布《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》(2025 年第 17 号),该公告自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。公告明确规定,以代理(含市场采购贸易、外贸综合服务等方式)出口货物的企业,在预缴申报时,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情况。若企业未准确报送,将被视作自营方式,由其承担相应出口金额应申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,这里的实际委托出口方指的是货物实际生产销售单位。
这一规定犹如一记重锤,直接击中了 “买单出口” 模式的要害。以往,“买单出口” 企业通过购买其他公司的出口报关资料来完成货物出口,这种操作方式使得纳税主体模糊不清,给税收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。而如今,新规要求必须申报实际货主信息,彻底堵上了这一漏洞。
(二)案例警示:违规操作面临巨额补税和罚款
曾经,深圳多家出口企业因采用 “买单报关” 的方式进行出口,被税务机关认定出口产品不符合出口退(免)税政策规定,且申报销售额不实。随后,这些企业被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补缴税款,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
还有一些企业,为了逃避税收,通过虚构委托关系进行 “买单出口”。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实,不仅要补缴巨额税款,还可能面临骗税的刑事指控。例如,武汉的一起发票虚开案件,涉及金额高达 1.2 亿元,主犯最终获刑 10 年并被处以 580 万元的罚金;深圳的铬铁逃税案中,10 家空壳公司利用买单出口方式,被追缴税款 2.7 亿元。这些案例无不警示着跨境电商企业,合规经营才是长久之道。




(三)影响分析:行业格局或将重塑
“买单出口” 模式的终结,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,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变革。一方面,那些长期依赖 “买单出口” 的中小卖家,将不得不寻求合规的出口路径,这可能会增加他们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。另一方面,对于合规经营的企业来说,这是一个重大利好,市场竞争环境将更加公平有序。
从行业整体来看,随着 “买单出口” 的退出历史舞台,跨境电商行业的格局可能会发生重塑。合规经营的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,而违规企业则将被市场淘汰。这也将促使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、规范的方向发展。
三、36 个月退税倒计时,逾期将按内销征税
(一)政策调整:出口退税申报期限明确为 36 个月
2025 年 8 月 11 日,财政部、税务总局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实施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明确规定,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,出口企业必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最长 36 个月内完成退税或免税申报。逾期未申报的,将面临按内销征税的风险。
这一政策的调整,意味着出口退税管理重回 “退、免、征” 三位一体的严格时代。此前,出口退税申报期限曾经历过多次调整,2020 年取消了申报期限限制,如今重新设定 36 个月的期限,旨在加强税收征管,堵塞征管漏洞。
(二)政策背景:堵塞征管漏洞,加强税收监管
在过去,由于出口退税申报无期限限制,部分企业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。例如,部分生产企业因进项不足,长期不申报出口报关单,逃避附加税费;一些贸易公司进货发票不合规无法退税,却将进项发票抵扣内销销项;还有一些企业对无法收汇的业务既不办理免税也不申报,进项却参与抵扣。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秩序,导致国家税款流失。
随着金税四期系统的上线,税务机关对出口业务的监管能力大大增强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控,税务机关能够更加精准地发现企业的违规行为。此次明确 36 个月的退税申报期限,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出口退税管理,堵塞征管漏洞,确保国家税收的足额征收。
(三)企业应对:全面自查,积极申报
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,距离 2026 年 1 月 1 日新政实施仅剩不到 5 个月的时间,时间紧迫,任务艰巨。企业应立即行动起来,对 2023 年及以后年度的所有出口报关单进行全面自查,检查是否已按规定完成退税或免税申报。

特别是对于那些接近或可能超过 36 个月期限的业务,企业要重点关注,及时处理。如果发现存在问题,应尽快与税务机关沟通,寻求解决方案。同时,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,加强对出口退税业务的管理和监控,确保今后的业务能够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进行申报。



四、跨境电商企业,如何应对合规挑战?

面对这一系列的政策变革,跨境电商企业必须积极应对,加强合规建设,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。以下是几点建议:
  • 及时了解政策动态:密切关注国家税务总局、海关等部门发布的政策法规,及时了解政策动态,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政策要求。
  • 规范财务管理: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,规范财务核算,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、准确、完整。加强对发票、报关单等凭证的管理,确保 “三流一致”。
  • 选择合规的物流和报关服务商:在选择物流和报关服务商时,要仔细核查其资质和信誉,确保其操作合规。避免因服务商的违规行为给企业带来风险。
  • 加强内部培训对企业员工进行合规培训,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业务水平。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了解企业的合规要求和操作流程。
  • 寻求专业帮助:如果企业在合规建设过程中遇到困难,可以寻求专业的税务顾问、律师等的帮助,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。